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
2019年8月,肩负着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”的时代使命,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。六年来,面对疫情冲击、经济下行、贸易摩擦等多重考验,山东港口高擎“奋斗者”旗帜,以“港通四海、陆联八方、口碑天下、辉映全球”为愿景,提前一年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关键指标,推动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。如今,这里已建成中国北方航线密度最高、海铁联运量最大、智慧绿色水平领先的港口集群,货物吞吐量突破18亿吨,集装箱量超越4400万标箱,航线总数达360余条,从区域性码头集群跃升为全球航运版图的重要枢纽。
世界级港口群能级跃升:航线密度稳居北方首位
2019年8月6日,“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”正式揭牌亮相、拔锚起航,6年来,山东港口擦亮奋斗底色,紧跟国家战略、全省发展大局,推动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更有战略纵深,用实干标注全新能级。今年以来,“圣安东尼奥马士基”轮、“地中海弗罗拉”轮先后靠泊青岛港(601298)前湾集装箱码头,标志着马士基与以星航运合营的NEOASAS中南美航线及地中海航运的CLANGA中东航线在青岛港顺利开通。短短半年,青岛港新增集装箱航线11条、国际中转通道6条、海铁联运线路5条,创历史新高。目前,山东港口航线总数达360余条,形成日韩、东南亚、中东、印巴、欧美五大优势航线组群,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7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,航线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,枢纽竞争力持续增强。完善的基础设施始终是衡量港口能级的重要标准,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基本硬件。
山东港口加快重大项目落地,今年开春,总投资超2700亿元的136项重大项目在山东港口火热动工,再次按下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的“加速键”。青岛港新开工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7-8#泊位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,总投资770亿元。董家口港区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投产在即,将与既有40万吨矿石码头形成“比翼双飞四十万,世界一流矿码头”新格局。港口承担全球90%的贸易货物运输量,以港口为支点,深化港产城融合,也是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极为重要的一环。以日照港(600017)为例,2024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出台《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》,从省级层面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。以港口运输的巨大优势招项目引资金,钢铁、石化、浆纸、汽车零部件等临港产业迅速崛起,已然成为日照经济布局中最具特色活力的亮点。
从“一群港”到“港口群”,山东港口将做强做优做大港口主业作为发展“基本盘”,持续打造“效率快港”“服务优港”“质量强港”,国际枢纽港实力不断跃升,货物吞吐量一年一个亿吨台阶,突破18亿吨,集装箱量超越4400万标箱,从一个区域性码头集群跃升为全球航运版图上的重要节点。
国际物流大通道韧性增强:海铁联运十年领跑全国
7月22日,满载元明粉、钛精矿的海铁联运班列从成都启程,标志着山东港口第106条海铁联运线路正式开通。六年来,山东港口内陆港总数达54个,形成以青岛、日照、烟台为枢纽,覆盖中西部12省的“无水港”网络。其中,河南省布局10个内陆港、开通15条班列,当地80%的进出口集装箱经山东港口出海。2024年,山东港口海铁联运操作量突破420万标箱,连续十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。
在国际化布局中,山东港口设立东南亚、欧洲、北美、中东4个海外区域公司,建立7个海外代表处,缔结55个友好港,开拓11个海外仓。依托全球网络,其原油、铁矿石、铝矾土、粮食进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/3、1/4、3/5、1/5,成为保障国家能源粮食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今年上半年,面对全球供应链波动,山东港口开通“中俄远东”“中越跨境”等特色通道,保障重点企业原材料进口“不断链”。
多式联运降本增效惠企。“以前从西安发货到欧洲,需经多个环节周转,现在通过山东港口‘一单制’服务,物流成本降低15%。”某外贸企业负责人称。山东港口创新“铁路箱下海”“跨境电商专列”等模式,推出“云港通”全域智能供应链平台,实现“一次委托、全程服务、一单到底”。目前,其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服务覆盖企业超5000家,累计为腹地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超60亿元。
供应链服务体系日臻完善:从“单一港”到“生态共赢”
从2019年“十位一体”战略到2023年“供应链综合服务商”转型,山东港口不断拓展服务边界。目前,已集成“港口+金融+航运+贸易+物流”全链服务,拥有15类金融牌照,经营管理30个金融业态,创新原油混兑、保税贸易等80项物流综合业态。青岛港“千纸鹤PulpCrane”纸浆数字化产品、日照港粮食码头数字孪生平台等,推动传统港口向“智慧供应链枢纽”转型。
数智赋能激活新业态动能。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AI大模型“方舟TaaS”、全国首个原油罐容数字化交易平台、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……山东港口以技术创新重构服务模式。今年推出的“云港通”平台,整合报关、物流、金融等200余项服务,注册用户超10万家,年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。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入选“世界一流专业化码头”,其智能调度系统使单船作业效率提升20%。
开放合作打造产业生态圈。“不止于港”的格局吸引全球伙伴。山东港口与马士基、地中海航运等世界顶级物流企业设立合资公司82家,与国内外重要港口、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220余份。今年,与中远海运、上港集团(600018)共建“南北港口联盟”,推动集装箱航线共享、资源协同;与华为、阿里云合作研发智慧港口解决方案,技术输出至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多个港口。
新质生产力驱动转型:智慧绿色港口标杆林立
成立以来,山东港口向新奋进,逐“绿”前行,新技术应用加速落地,智慧绿色转型纵深突破,“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”建设动能澎湃、欣欣向荣。在一次次创新成果观摩现场,极具科技范儿的智慧化作业项目让人眼前一亮,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,不仅有力保障了作业安全和效率,更让员工在劳动中的“幸福指数”持续上扬。成立以来,山东港口强化顶层设计,坚持科技赋能,自主研发A-TOS,第13次刷新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世界纪录,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2.62自然箱/小时;建成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、全国首个“零碳港口”;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人工智能基地……一系列创新实践,使山东港口成为全球智慧绿色港口的典范。
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时代浪潮中,山东港口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、运输方式绿色化、资源利用集约化、管理模式智慧化,以实际行动坚决落实“双碳”行动。今年6月26日,全国首艘氢电拖轮“氢电拖1”轮在青岛港正式入列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排放。山东港口推动岸电常态化使用,实现五类专业化泊位岸电设施全覆盖,2024年接电量达2800万度;构建清洁用能体系,光伏建设面积达70万平方米。建设16座港区换电站,配套充换电车辆近800台,有效降低了港区自身碳排放水平。在科技赋能和生态建设的双重加持下,山东港口实践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的根脚愈加稳健,港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成效愈发显著,园林式港口“三季有花、四季常绿”,谱写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画卷。
奋斗者文化凝聚力量:六万职工书写“群英现象”
山东港口坚持“党建红”引领“港口蓝”,深化“一家人”文化建设,落实“四真”原则(真尊重、真关爱、真依靠、真培养)。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128个,实施“金点子”工程,累计转化职工创新成果2300余项,创造经济效益超50亿元。渤海湾港潍坊港区从“零专利”到“人均3项专利”的蜕变,成为基层创新的鲜活样本。
群英辈出彰显担当作为。“连钢创新团队”荣获“时代楷模”,“振超班”获评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,600余名职工登上省级以上荣誉榜……山东港口以奋斗者为本,搭建成长平台。今年上半年,面对市场挑战,烟台港干部职工出差天数同比增加1500多天,开拓新客户200余家;青岛港“95后”桥吊司机创下单班作业386自然箱的个人纪录,展现新时代港口青年的风采。
“港通四海、陆联八方”的愿景凝聚共识,“不畏艰难、永不止步”的精神激励前行。山东港口开展“奋斗先锋”座谈会、“港口开放日”等活动,编纂《山东港口志》《奋斗者足迹》等文化丛书,建设港口博物馆、创新成果展厅,让奋斗精神融入血脉。如今,“爱港如家、兴港有责”成为六万职工的共同信念,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。
从“整合融合”到“耦合共赢”,从“区域港口”到“世界标杆”,山东港口以实干标注了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。站在“十四五”收官与“十五五”启航的历史交汇点,山东港口将继续锚定“世界一流港口综合服务商”目标,勇担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的使命,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书写新的奋斗答卷,让“港通四海、辉映全球”的蓝图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。
贵丰配资-贵丰配资官网-网络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