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6 年 9 月 9 日零时 10 分,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。消息传开,举国悲痛。中央政治局紧急召开会议,商议毛主席的身后事,其中遗体处置问题成为焦点。
毛主席生前号召火葬,还带头在火化倡议书上签字。按此,毛主席逝世后遗体应火化。可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贡献巨大,很多人希望能长久瞻仰他的遗容。这一想法在政治局会议上引发激烈讨论。
华国锋主持会议,面对这个难题,他神情凝重。当时,张春桥提出:“主席对国家意义非凡,遗体应作永久性保存,以供后人瞻仰。” 这话得到部分人赞同。但很快,问题来了。医生告知,因未及时采取防腐措施,遗体已开始变质,可能无法作永久性保存。张春桥不紧不慢地说:“医疗小组讲,未防腐且超过 3 天的遗体,难以永久性保存。” 这话如一颗炸弹,在会场激起千层浪。
江青一听,立马跳起来,对着华国锋叫嚷:“华国锋,你为什么要毁掉主席遗体?你安的什么心?现在,我把主席遗体交给你,要有三长两短,你负责!” 华国锋陷入两难,一边是毛主席的遗愿,一边是大家希望保存遗体的强烈呼声,如今遗体又面临保存难题,他心急如焚,赶忙向叶帅求助:“叶帅,主席遗体已放了 3 天,我就是舍出性命也保不住了!” 叶帅沉稳回应:“还不足 3 天,咱们再想想办法。其实,即便主席遗体保存不住,也没什么,主席本人就不同意保留遗体嘛!”
但众人仍想尽力一试。当晚,医科院基础医学组党支部书记徐静等专家,接到紧急任务,来到毛主席住处。他们仔细察看遗体情况,随后商议出实施方案。政治局委员们就遗体保存问题,详细询问:列宁遗体是怎么保存的?徐静等人依据平时了解,扼要作答。张春桥站起身,指着徐静问:“你到底有多大把握?” 徐静实事求是地说:“不但不能腐烂,还要栩栩如生,让人民群众瞻仰,这我们没做过,也未敢想过。” 最后,华国锋拍板:“就按你们的方案办。”
当天下午,做完防腐处理直至 10 日深夜,专家们一直守在遗体旁,仔细观察遗体细微变化,如皮肤颜色、韧性、弹性,关节活动程度,眼睛和嘴的闭合情况,甚至颜面皮肤纹理都逐一记录,为长期保存做好原始记录。工作人员重新量了主席遗体尺寸,红都服装厂师傅们很快赶制出两套中山装,经中央领导审定,给主席穿上浅灰色那套。理发师为毛主席重新梳理头发,北京医院病理科技师为主席做了细致化妆整容。
1976 年 9 月 11 日至 17 日,毛主席遗体移进人民大会堂,举行群众吊唁、瞻仰活动。吊唁第一天,因临时棺罩未做好,主席遗体敞放。专家要求启动大厅全部风冷设备,即便室温降到 15℃以下,人们穿着大衣仍觉冷,可对保护遗体而言,这温度还不够低。更糟糕的是,瞻仰人群、军乐队铜管乐器喷出的热气,加上厅内灯光热量,让温度更难维持。徐静等人着急地说:“这样下去不行!” 中央毛主席遗体保护领导小组听后,立即决定撤去乐队,改为播放哀乐录音;除遗体顶上大灯外,其他灯尽量少开。
在人民大会堂吊唁期间,华国锋多次在大会堂福建厅召开会议,直接听取遗体保护情况汇报。第二次会议气氛紧张,徐静提到大厅内温度降不下来,不利于遗体保护,必须采取坚决措施时,张春桥、江青出馊主意,要停止瞻仰、吊唁活动,改用照片代替遗体告别。这显然不可取,若如此,势必在国内外造成不良影响。接着,谷牧、顾明等同志介绍将进一步采取降温措施,会议气氛才缓和些。
早在 9 月 9 日下午,谷牧紧急召见北京市计委副主任韩伯平、石油化工部副部长陶涛等同志,研究制造能降温、隔氧的有机玻璃棺罩的紧急任务。9 月 11 日午夜,毛主席遗体放入有机玻璃棺,专家们担心的问题暂时解决。
为了能让毛主席遗体长期妥善保存,中央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。同时,制作水晶棺的任务也提上日程。水晶棺图纸由光学家李家英设计,王大珩院士审查。北京六零八厂承担起制作任务,这被称作 “一号任务”,要求 1977 年 9 月 9 日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开放前完成。
当时,国际上只有苏联的列宁、斯大林和越南的胡志明的遗体使用过水晶棺,却无公开技术资料和照片可供参考。北京六零八厂在艰难情况下开展工作,中央先安排制作了一个有机玻璃棺罩,其梯形设计被认可,成为水晶棺整体雏形。
水晶棺设定了符合主席身材的长度,由棺盖一块板和棺体四块板共五块板组成。考虑到材料外观效果,起初建议用 K9 玻璃制作。北京六零八厂加工如此大尺寸的水晶制件,在光学史上无前例,诸多技术指标全无。但他们克服困难,1976 年 11 月 27 日,加工的水晶棺样品通过抗 8 级地震、密封、充气、降温等试验,在众多竞标中被选中。
然而,中央领导视察试用的水晶棺时,发现有几个人像反射光,觉得不妥,第一个水晶棺因此被淘汰。为解决反射像问题,中央请来近百位专家研讨,主要有三个方案。一是把光变弱,减少反射像;二是在水晶棺玻璃内侧真空镀膜;三是由李家英提出的调整角度,把反射像反到瞻仰者看不到的地方。中央为保险起见,选择后两个方案分别进行,可 2 号棺因技术问题未达要求,也被淘汰。
3 号棺制作时,因毛主席遗体长期泡在福尔马林里,肤色变深,上级要求通过颜色调整,让主席看起来满面红光、栩栩如生。但遗体表面不能涂抹化妆材料,照明灯光中的紫外线、红外线还会影响遗体保存。于是,李家英和技术人员采用光学美容技术,通过多个光学镜头对主席不同部位美容,还专门建立实验室,用类似主席遗体外观的人体标本实验,取得理想效果。3 号棺虽让中央领导满意,可因不是真正水晶材料制作,成为研制过渡。
4 号棺要解决用真正水晶材料制作的问题。天然水晶片小,人工水晶尺寸也有限,而水晶棺顶盖巨大,且水晶和玻璃折射率差距大,之前的反射像、光学美容等都要重新设置。北京玻璃总厂系统内,六零五厂负责晶体制造,他们决定制作小块水晶块再焊接起来,利用氢氧焊避免留下痕迹。1977 年毛主席逝世周年前夕,4 号水晶棺制作成功,解决了此前所有技术问题,如今人们瞻仰主席遗容看到的就是 4 号水晶棺。为防意外,还加工了 5 号水晶棺,同样安放在毛主席纪念堂。
1977 年 8 月,毛主席纪念堂落成,水晶棺移入瞻仰厅。各种专用设备试运行效果满意后,中共中央决定将毛主席遗体移入纪念堂。几十名专家一年的努力终得实现,毛主席遗体安卧在晶莹剔透的水晶棺中,供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瞻仰。
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也于 1977 年成立,专门负责毛主席纪念堂和毛泽东遗体的管理工作。由众多科学家共同研制的毛主席水晶棺,综合运用现代高技术,通过 8 级地震试验,创造了我国科技史上的奇迹,让毛主席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存,供后人缅怀。
贵丰配资-贵丰配资官网-网络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